日前,一场麒麟团拜活动在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东江村东楼村民小组的东楼大庙前热闹上演,精彩的舞麒麟、南派螳螂拳表演,让人大饱眼福。东楼村民小组古村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古村有600多年历史,古村房屋青砖灰瓦,拥有长两公里、高4米的围墙,围墙内拥有三姓祠堂。村内景色宜人,百年古榕树长势独特,还有风景旖旎的东楼河景色。 春节期间,每天都有不少外地游客到古村参观。特别是在东楼村民小组举行麒麟团拜风俗活动的日子(即村民说的庙会),村子里更是游人如织,不少手持长枪短炮的摄友,也纷纷赶来凑热闹。村民希望,通过软件(传统文化)和硬件(古村及自然风光)推广,发展东楼村民小组的乡村旅游。
两队麒麟相遇,麒麟头要压低以示礼貌。 麒麟团拜风俗 ‘庙会当天村里麒麟队迎接邻村的5支麒麟队 正月十六这天,东楼村民小组的村道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鞭炮声阵阵。穿着传统武术服装的年轻人敲锣打鼓,迎接宾客的到来。村道上,两支麒麟队相对而行,一支麒麟队来自东楼村民小组,另一支麒麟队来自附近邻村。两支麒麟队刚劲有力,邻村麒麟队向村内行进,本村麒麟队则倒退而行(以示礼貌)。每当两队麒麟头即将相碰,一旁的师傅便会簇拥而上,伸手阻拦麒麟头相碰,并压低自家的麒麟头(以示礼貌),本村麒麟队的老师傅更会上前摆出行礼姿势。场面十分热闹有趣,许多群众一路跟随围观,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拍摄记录。一些摄友更是占据制高点,拍摄这带有浓郁传统风俗的麒麟队相迎。 “我们东楼村民小组邀请了素有世交的惠阳区镇隆镇沙堆,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古湖,潼侨镇吴屋边、宏村、琥珀,沥林镇张屋等6个村子的村民过来聚会,共带来5支麒麟队。我们要将他们的麒麟队一一迎接进村。”今年66岁的东楼村民小组麒麟狮队老师傅冯伴焕说。当天上午,他凌晨3点就起床了,忙着筹备、接待、组织麒麟队的孩子们舞麒麟。 将所有的麒麟队迎进村后,节目精彩纷呈一一上演。大庙前,孩子们表演舞麒麟十分生动,拳术表演架势十足,赢得掌声不断。前来观看的游客和摄友,更是连声叫好。 古村历史 古村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50多间 据东楼村落内的古墓碑记载,明初(约公元1368年)开始,东楼古村就开始建村。东楼古村原名东流村,元末明初,洪、冯、杨、鸡、吴姓先后在此结庐而居。明初年间,自袁姓从东莞上茶园移居于此才正式立村。古村成莲花形分布,背靠南面山,面向潼湖湿地,村落依山傍水,田园锦绣。 古村内,随处可见青石条门框、石门坎,青砖墙壁的建筑物。古村内还有不少精美的花岗岩石建筑构件。让村民津津乐道的是,古村内有三姓祠堂,见证了村民几百年的和睦相处。 当年东流古村落人丁兴旺、财力雄厚,为抵御强盗和外贼的侵袭,村民决定建造一道围墙,把村子围起来。围墙由住在村内的五姓村民修建。围墙底基宽1.5米,4米多高,面宽0.40米,长两公里,全部用大石块和青砖砌成,用了3年时间才修建好。4米多高的砖石围墙把全村围了起来,只留东、西两个门出入。围墙建好后,村里还请人专门打更和开关门。打更者每两个小时报一次平安;晚上9点左右,东、西门关闭上锁,早上五六点才会打开。从现存古村的围墙来看,当时古村的围墙工程宏伟,宛如城堡。约在明正德年间,袁、冯、洪三姓开始立祠修谱,从此古村落内有三处祠堂。每年,各姓氏的祠堂,都要举行添灯(丁)活动,祝贺家族添丁。 古村落的东门为正门,西门为后门。东门门楼建筑精美,门楼正方有一红砂岩石匾刻着“紫气东来”四个字。西门门楼是麻石条门框,门楼上方挂有一块写着“广东省古村落”的牌匾。据说这两道门的设计很有讲究,西门比东门要高一些。东西两门前低后高的格局贯穿在整个村落,寓意着繁荣与高升。 古村内很干净,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有50多间,大都是明清时期的。村内巷道不少是用鹅卵石和青石板铺就,很有沧桑感。围墙上长了不少榕树,榕树的根系盘根错节,甚是壮观。榕树的根系与青砖大石,交织出岁月沧桑。
洪锦满在表演南派螳螂拳。
村民们在打南派螳螂拳。 传承南派螳螂拳 开设南派螳螂拳武术训练班,武功传授下一代 舞麒麟、传承南派螳螂拳,在东楼村民小组有很久历史。1925年,14岁的东楼村人冯南,到香港拜杨秀昌为师,学习南派螳螂拳。数年后学成回乡,带徒授艺,南派螳螂拳的一个分支在东楼村扎根传承。现在村里还有其真传弟子洪锦满、冯伴焕等人。 冯伴焕20岁时开始习武,拜冯南师傅为师,那时候,他在生产队,白天劳作,到了晚上,就跟大约100人一起练武。光是扎马步就练了好几年,后来又学了几年打拳。冯伴焕说,南派螳螂拳也叫“9步推”、“9步箭”,一步三式,共有36步,108个招式。“这些招式能学好一半就很不简单了。” 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南派螳螂拳一度中断了几十年。为了能更好地传承南派螳螂拳,也为这个“广东省古村落”增添传统文化色彩,2015年,在多方合力推动下,东楼学校开设了南派螳螂拳武术训练班。每周三下午,由冯伴焕和61岁的老师傅洪锦满教孩子们打南派螳螂拳,每周五周六晚上则在东楼村的大庙前教孩子舞麒麟。如今,东楼的麒麟队共有60多名队员,主要由中小学生组成,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18岁。来自东楼村民小组的队员有30多个。洪锦满说,他希望能将自己的武功传授给下一代,也让前来游玩的游客,能了解到该村的南派螳螂拳风采。据了解,东楼村民小组的南派螳螂拳,已被纳入仲恺高新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少摄友对古村很感兴趣。
围墙、古树成一景。
东楼河风光。 古村风光 东楼河边风光旖旎,百年古树有不少 古村边就是东楼河。东楼河是东江支流,当年水运发达时,这条河上船来船往,曾是明清时期商贸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虽说现在东楼河已经没有航运,但东楼河的风光旖旎,河中流水潺潺,两岸竹影婆娑,清风阵阵,成群的白鹭在河边觅食…… 东楼河边,有一个被村民称为“东楼大庙”的侯王宫。这座侯王宫,是在清康熙年间,为增强东流村人的凝聚力,三姓族长筹备兴建的,作为三姓集体活动场所,建成后供奉宋末名相文天祥。侯王宫门前挂“三姓齐心千秋共庙,五门协力万代同村”楹联。虽然名为侯王宫,实为三姓的公祠,凡村中有大事情大庙就鸣钟击鼓,召集村民参议。 村内有不少百年古树,有古榕树,还有被村民称为“水瓮树”、“米仔树”的古树。村中一棵古榕树外表看是一棵树,其实是由两棵互相“纠缠”而成。这棵古榕树不远处就是东楼河。乘船外出的村民返村时,第一眼就看到这棵榕树,内心油然生出一股亲切感。村民对这些古树呵护有加。 村民期盼 保护规划好古村,发展乡村旅游业 孩子们在侯王宫前展示南派螳螂拳的飒爽英姿,为村落的古朴气息增添了勃勃生机。而心灵手巧的村妇们,则在忙着做传统风味小吃来接待游人。现场制作的萝卜粄、红团、艾角、阿嫲叫、年糕等传统风味小吃,让游人们大饱眼福的同时,还大饱口福。 “舞麒麟、打拳、吃风味小吃,像今年这么热闹的场面很难得,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冯伴焕感叹,村里的民俗文化活动越来越热闹了。 东楼村民小组负责人洪彪松介绍,随着政府确定古村落的保护规划区,古村环境更趋卫生整洁,村民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也有了提升,旅游指示牌等设施日渐完善。如今,东楼村民小组已形成仲恺高新区的文化品牌雏形。村民们期盼,相关部门对古村落的古建筑布局和现状进行保护规划,并编制好地形图和规划图。软件、硬件一起推广,发展乡村旅游业,成为惠州市旅游休闲度假的新亮点。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 统筹 本报记者朱如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