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院“曦望”社会实践队(通讯员:吴仪) 经过四天的教学生活和旁听,我深切体会到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尤其是小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淘气,释放天性的阶段,同时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内向,不愿在课堂上发言,这些也常常成为了阻碍教学的一道坎。但正是这四天的学习和反思,让我意识到教育需要“破冰”,即身为教师的我们,主动破除学生心理的戒备与内敛。 根据自身的教学课程,我有以下感想。首先是环境教育课程,如今已经给一班和三班上了这门课,两个班既有较为顽皮的学生,也有害羞而不敢开口的学生,但首先要悉心引导。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若是要提高学生们上课的兴趣,制作的PPT就要符合小学的童趣、简单易懂。我认为鼓励式教学的作用非常之大,学生们大都有些许不自信,需要老师给予的一定的肯定和鼓励,通过实践,鼓励式授课方式在课堂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如从学生们从一开始一言不发,到零星举手,最后到举手人数数量逐渐增多,甚至能够大声地齐声朗读。 再是唱歌排练,初次进行排练的学生无一人开口,毫无配合可言,在不断强调“你一定行”、“没关系,努力跟上就行“、”刚刚的状态很好,继续保持“等鼓励话语后,学生们的嘴巴终于张开,逐渐配合,同时作为老师,亲自带唱,适当打拍子,为学生创造环境,最后学生完全配合,即使累了,也依然跟随着老师的步伐。 因此,教学虽是师生双方的事,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还应老师主动“破冰“,提升教学氛围和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