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杂志
图片来源:网络
2018年4月13日,3名村干部因挪用扶贫专项资金40万元,被雷州市监委移送检察机关。在法定程序内完成从谈话突破到立案审结移送全过程,仅用了5天时间。
雷州市纪委监委聚焦扶贫领域,剑指基层,是广东省整治微腐败,增强群众获得感的一个缩影。其中整治扶贫、扫黑除恶、污染防治等领域的突出问题,是广东省纪委监委的重点工作内容。
近日省委印发的《广东省基层正风反腐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深入推进基层正风反腐工作,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方案》明确,要通过3年不懈努力,实现基层腐败和作风问题得到全面遏制,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准明显提升,陈规陋习得到有效破除,农村政治生态更加清朗,人民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这意味着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广东基层正风反腐再加速。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指出。
此次基层正风反腐三年行动将重点惩治的问题,均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目的都在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
为防止“四风”问题露头,端午期间,深圳、云浮、肇庆等地,就预防和查处节日“四风”问题展开行动。各地市的纪检监察机关针对易发多发的“节日病”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直查快办并严肃处理。
每逢重要时间节点,点名道姓公开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已成为常态。近年来,广东省各地纪委坚持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强力推进“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广东坚定不移在基层“拍蝇”,保持基层正风反腐高压态势,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今年5月,全省共立案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47502件,结案40358件,给予党纪政务(纪)处分39140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823人,形成强大震慑力。
其中,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的重点工作。此次基层正风反腐三年行动中,首个任务就在于此。
2016年以来,全省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333个,给予党纪政务(纪)处分2290人。
据介绍,下一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坚决查处扶贫领域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扶贫项目审批、招投标、验收等环节违规操作、以权谋私等问题。坚决纠正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责不力、失职失责问题,盲目决策、注重包装和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虚假“摘帽”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
除此之外,2018年上半年,广东省委13个巡视组开展了全省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及督导。实地走访了贫困村325个,督促指导市县巡察组对675个贫困村开展专项巡察,发现扶贫领域各类问题1266个并逐一督促整改,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239条,推动立案114宗,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1人。
扫黑除恶务尽 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基层的黑恶势力,严重影响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今年,中央和省委部署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足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定位,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共立案380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5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46人。
恶势力拉帮结派、称王称霸,强占豪夺、欺行霸市,威胁恐吓、敲诈勒索……严重侵害群众安全感,更侵蚀着党的执政基础。
开展为期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实现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重大举措。
“广州市白云区李某林涉黑案”就是这样一起反面典型。
据广东省公安厅通报显示,广州市白云区罗岗村一伙以李某林、本地商人李某亮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长期横行乡里、欺行霸市、掠夺村内土地开发及工程建筑权,垄断村内涉及民生工程,并以数十名本地人和外省籍人员为基础分别组成两个暴力团伙,负责以暴力、恐吓等手段,打压、残害敢于发出不同意见的村民,涉及黑恶类刑事案件30宗。
李某林不是孤案。去年上半年,广东警方深入核查分析,梳理出一批影响农村基层稳定、破坏经济秩序和侵害群众利益的重点目标案件线索,以及一批涉土地租赁、工程建设、啤酒销售、民间借贷、矿产开采等行业领域的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案件线索。
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黑恶势力,是因为背后有贪腐势力。基层贪腐往往成为了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明确要求“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广东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将党员干部涉黑涉恶问题作为执纪审查重点,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发现的“保护伞”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管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监督,铁面执纪、深挖彻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坚决惩治公职人员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欺压残害百姓,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问题,不断发出执纪执法必严、扫黑除恶务尽的强烈信号。”
为环境护航 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问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东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中屡下重拳。
2013年至2016年,河源市东源县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禁养区内,一养殖场违规取得水域滩涂养殖证,在保护区内建有多处猪舍、鱼塘。保护区有关工作人员未正确履行职责,放任违法养殖,使保护区环境遭受破坏。2017年2月,东源县纪委监察局给予多名相关负责人严重警告处分。该养殖场有关负责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2017年以来,广东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严肃查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问题。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问题416起,问责952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政务)处分558人。
政治生态同样需要“绿水青山”。按照党中央和广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全省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各地区各单位先后召开了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专题学习会。大家一致表示,坚决支持和拥护党中央对李嘉、万庆良的处理和省委、市委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的决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尽管取得了成绩,但我省基层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基层正风反腐行动,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人民群众反对和痛恨什么,就防止和纠正什么。”
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省纪委监委不但要解决近年新部署的扶贫、扫黑除恶、污染防治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也要解决人民群众一直反映比较强烈的征地拆迁强征强拆、办事“吃拿卡要”等老问题,“只要是性质特别恶劣,哪怕是村里的腐败案,省纪委监委都有可能去直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