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展翅南方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社区广播台

查看: 31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蒙新书解读《孟子》 发布会上妙语连珠

[复制链接]

5

主题

10

帖子

2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3:2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得民心得天下—王蒙说<孟子>》新书发布会现场,从左至右依次为:主持人米夏、作家王蒙、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磨铁图书创始人沈浩波。

2月19日下午,83岁的作家王蒙携新书《得民心得天下——王蒙说〈孟子〉》在北京与读者见面, 这是他继《老子的帮助》、《庄子的奔腾》、《天下归仁:王蒙说》后解读传统经典的又一新作。

该书采取“原文+王解(王蒙解释)+点悟”的体例,逐章逐句地解读《孟子》。特别是对于孟子的思想的“点悟”,短则寥寥数语,长则洋洋千言,充分展现出王蒙对原典的较真和思考。在序言《人性·民心·天意·精英主义》中,他认为被后世尊为儒家亚圣的孟子,相比于春风化雨、亲切自然的孔子,一开头就选择了“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树起了利与义二分法两大阵营,而且使二者不可得兼,甚至到后来达到“生”与“义”的不可得兼,达到舍生取义的壮烈,其不妥协性、尖锐性与彻底性振聋发聩。

“两千多年前的孟轲,今天仍然是有启发意义的。他很有个性,他善于辩论,他文思纵横且大义凛然,他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问题讲得通透贯穿,同时表达了足够的处世的聪明与应对的机敏。”王蒙坦言,初读《孟子》,对其大言、雄辩、夸张、横空举例不无隔膜感,但再读三读,渐渐感觉到了孟子的智慧与可爱:“善哉《孟子》,甚可读也。”

发布会现场,面对慕名而来的上百名读者,王蒙与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知名出版人、诗人沈浩波,共同分享了对孟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的理解。笔耕六十余年、年过八旬的王蒙,面对主持人米夏和现场观众的提问,反应敏捷,妙语连珠,机智而不失幽默。

著名作家王蒙

以下为凤凰国学整理的现场片段:

孟子的“浩然之气”来自于文化自信

王蒙:“比如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我的理解就是文化自信。而孟子何来浩然之气呢?就是为了最大的道义,为了国泰民安,为了平天下,为了使人真正活得像个人。”

初读孟子会觉隔膜,再读感觉智慧与可爱

王蒙:有时候隔膜是什么原因呢?第一,因为他跟现在具体的处境、语境不一样,孟子一上来先要分清“义”和“利”,可实际上我们要知道,那时候他谈的“利”跟现在说的利并不一样。我们现在讲的是人民的利益、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第二,孟子说话针对的大部分都是侯、王、君王、大臣,他没有和老百姓说过话,他说士怎么样怎么样,大丈夫怎么样怎么样,他说的是社会上层这一批人物,这是他的针对性——你们治国,不能把自己的私利放在前面。

我们知道具体的状态,知道孟子和什么人在说话,就明白了,就会觉得他敢说,有些话说得非常尖锐,比孔子说得尖锐。但是在有的地方,他又非常灵活,很有幽默感,比如齐宣王跟孟子聊大臣给君王提意见的事情,孟子说臣子提的意见不被接受,就卷起铺盖走人,不是一脑袋撞死。再比如孔子有一次主持祭祀,祭祀用的肉迟迟不来他就走了,大家对他提出微词。孟子解释说因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孔子早就不想干了,这么做不过就是找个理由,就像被特朗普提名的官员以个人原因 为借口拒绝对方一样。

孟子思想归结一处 即“性善”

王蒙:中华文化有一个特点,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什么事我们都希望最后找到这个一,天下定于一。孟子找的这个一,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性善。人天生就善,这是他的天性,一切的坏毛病都是后天由于环境不好造成的,相反的,他刚生下来那时候是最善的。

天生下来的善就是天性,就是人性,这是先天的,所谓良知、良能,我们到了民间还说良心,都是无条件的善。所以你的为政——过去叫治国,不叫行政,叫为政,你的为政应该建立在善的基础上,就是你要爱民,要符合民意,符合民心,要让老百姓过得好,要让老百姓过上小康的生活。

义是什么?是义理,不是讲义气。义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原则,他的哲学是性善论,他的仁政、王道是性善论,他宣传的一切为政的出发点也是性善论,他之所以强调民本,也是性善论,既然是性善的,那么老百姓的心意就是天心。

这世上最恶劣的不仁德

王蒙:《孟子》里面有这么一段很短的话:有的时候你不相信性善吗?你不是处处都表现出你的仁德吗?但是人们觉得你的仁德不管用,盖不住那些小人、品行比较不端正的的人。我们现在也有这种叹息,好人干好事,反而被不好的人抓你的辫子,找你的毛病。

孟子的分析非常好,仁德好比是水,不仁德好比是火灾。当火比较大,一车的柴都着了,就只一个仁德的人,他舀一小杯水倒在上面,是浇不灭这个火的。并不是水没有浇灭火的力量,问题是杯水车薪,这个水太少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多找一点人,来一百个人,一个人挑一挑子水往上浇,早就浇灭了。因此,还是要用仁德去遏制,去扭转这个社会的不良风气。我们现在也碰到了这个问题。

孟子接下来有一句话说得很精彩,他说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拿了一杯水去救火,没救好,你就说,“仁德有什么用?还不如不仁德。”这才是最大、最坏、最恶劣的事情,你救不灭火就跟着放火去了,就把整个社会灭了。

学而不思则成网虫 思而不学则Die

王蒙:两年前,在谈《天下归仁》的时候,我就引用过孔子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你的水平和网虫、网瘾的人一样,你知道的事非常多,但是你没有头脑,你是网虫(趣解“罔”字)。思而不学是什么呢?思而不学,您没那么多知识,整天在那儿胡思乱想,“ 殆”可以视作英文(die):You Zuo you die,Who Zuo who die,No Zuo no die。

孟子特别灵活: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王蒙:孟子很坚持这个那个的,他也有特别灵活的一面,有时候还很有幽默感。齐宣王跟孟子聊天,孟子就说,公卿大夫,就是大臣,有责任要不断给君王提意见,要敢于给上面提意见,如果这个大臣本身也是贵族,君王又糊里糊涂,一意孤行,可以把这个君王换掉。   

这个话捅了篓子了——我说孟子敢这么说话,他也作上了。齐宣王脸一下就变了。孟子接着说,大臣有这个责任,但如果你不是这个贵族家庭的,你压根就不属于这个圈子的,你提了意见,君王不接受,你怎么办呢?不接受你就把铺盖卷起来,写封辞职信,你从这儿走人。这简直是可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可见孟子并不胡来,并不是跟你玩硬的,你不接受我一脑袋撞过去,那叫什么事啊,对国家也没有好处,对个人也没有好处。

这些不长学问吗,不长智慧吗?他告诉你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文明,都有自己的理法,都有自己的最佳选择。千万不要认为古人比咱们傻,古人比咱们智慧得多,很多地方我们是需要从古人那儿来学习,以得到自己的长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