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塘乳业违规建牧场被罚540万,区域乳企面临多重压力
来源:界面新闻
文/王静娟
日前,广东本土乳企燕塘乳业近日发布公告称,已收到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出具的《行政处罚告知书》,责成其配合相关部门按要求复垦被损毁面积相等的基本农田,并处以539.55万元的罚款。专家表示,作为区域乳企,燕塘乳业目前面临着伊利、蒙牛等全国性企业的重压以及外资品牌的渗透,建设自有牧场是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此举同样存在风险。
未经批准自建牧场,被罚近540万元
早在2018年7月,燕塘乳业就已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新澳牧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占用农田的基本情况。而根据燕塘乳业2017年财报披露的信息,新澳牧场于2014年成立,截至2017年底,燕塘乳业已向其投资4000万元。
2018年12月26日,燕塘乳业发布公告确认,新澳牧场未经批准,在汕尾陆丰市铜锣湖农场西南管区建设奶牛养殖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规定。根据规定,新澳牧场需承担对破坏的相关耕地(基本农田)处以占用耕地(基本农田)开垦费2倍的罚款,共计539.55万元。
此外,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还责成广东农垦总局、燕塘乳业公司和铜锣湖农场配合属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铜锣湖农场范围内按基本农田标准要求复垦被损毁面积相等的基本农田,复垦后由汕尾市自然资源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按相关程序和规定进行验收。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界面广东记者表示,目前中国乳业已经进入竞争的下半场,人们对于品牌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而燕塘乳业作为广东地区一个主要的乳业品牌,出现违规建设牧场并被罚款这样的事情,对整个企业和品牌的影响非常大。
全国乳业竞争加剧,区域乳企面临多重压力
“燕塘作为区域型乳企,自建牧场能够使其产业链得到一定支撑,但总体风险还是比较高,因为如果达不到规模化效应,自建牧场这种重资产投入的模式会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制约。”朱丹蓬认为,自建牧场是燕塘等区域乳企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做出的选择,但这一举措本身仍然存在风险。
燕塘乳业三季报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燕塘乳业实现营业收入9.65亿元,同比增幅在5%左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6470万元,同比下降超过38%。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伊利、蒙牛等全国性企业的扩张以及外资品牌逐渐渗透到本地市场,区域型乳企面临多重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燕塘曾经一度打算“走出广东”,考虑在临近广东的湖南、福建等地建设基地,但后来却不了了之。目前,本地市场仍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燕塘乳业2018年半年报的数据,其6.13亿的收入中,有超过70%来广东自珠三角地区,而珠三角以外区域的收入近年来一直徘徊在25%左右。
那么,区域型乳企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应如何应对?
朱丹蓬表示,现在的乳企可以重点发力的地方,就是其特色产品。“特别是巴氏低温奶这块,如果说区域乳企在整个巴氏低温这一块没有很好的表现跟占比的话,很容易就会被兼并。”朱丹蓬还表示,目前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已经在加大对于巴氏低温奶的投入,接下来的乳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区域乳企更应加紧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扩大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