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馆是人气最高的展馆之一,一大清早就排起了长长的人龙。而在中国馆内外,记者惊喜地发现了闪耀在米兰世博会上的诸多“广东元素”。
1/3许鸿飞和“肥女”雕塑。欧阳妍 摄 当地时间10月16日,米兰世博会广东活动周进入第二天。经过连日阴雨,16日的米兰露出了久违的艳阳天,暖阳笼罩下,空气中依然带有几丝凉意,但世博园内人气却持续高涨,园区主干道上挤满了不同发色、肤色的游客,摩肩接踵,人声鼎沸。 中国馆仍是人气最高的展馆之一,一大清早就排起了长长的人龙。现场的一名志愿者告诉记者,现在中国馆每天接待人数超过2.5万人,高峰期甚至要排队3个小时才能进入展馆,平时最快也需要45分钟。“外国游客们对中国馆真的是特别特别热爱,所以才会花这么多时间排队。”该志愿者兴奋地说。 而在中国馆内外,记者惊喜地发现了闪耀在米兰世博会上的诸多“广东元素”。 “肥女”雕塑作品成“广东名片” 作为世博会中国馆广东周的重要代表,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带着他的“肥女”雕塑作品亮相中国馆。形态各异的“肥女”们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竞相拍照。据悉,此次许鸿飞一共有8件作品入驻中国馆,其中不乏许鸿飞的多件新作,例如《畅想曲》《猫语》等。 许鸿飞透露,在6月份,“肥女”已经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艺术家作品入驻意大利馆。自2013年开始,许鸿飞开始世界巡展,先后在意大利西西里、托斯卡纳、都灵、米兰、佛罗伦萨、锡耶纳以及法国卢浮宫、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英国伦敦举办过重要展览,作为较早“走出去”的广东艺术家,许鸿飞的“肥女”雕塑作品已经成为了“广东名片”。也正因为如此,在万科展馆举办的广州活动日,“肥女”亦作为广州的代表入驻万科馆。 “作为雕塑本身,这种艺术题材更具有世界共通性,人人都能看懂,就作品本身而言,表现了当代国人的各种生活场景,有生活气息,更有时代气象,是广东人的生活场景,也是国人的生活场景。我相信,人们会因为‘肥女’认识广东,也会因为‘肥女’记住广东。”许鸿飞说。 在中国馆入口通道处,还展出了数幅来自广东惠州的龙门农民画作品。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龙门农民画是中国四大民间绘画之一。农民画的作者大多出身于阡陌之间,在躬耕陇亩之余拿起手中的画笔欣然作画。他们在吸收传统的剪纸、刺绣、壁画、木雕彩绘等民间装饰造型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从而逐渐形成了独具岭南地方特色,兼具神秘色彩的农民画创作风格。以节庆喜事、特色民俗、田间劳动为主要题材,使农民画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中的魅力。 “盘龙”状万科馆讲述“中国食堂”故事 米兰世博会开幕之前,意大利媒体曾在已建好的50个馆里,评出最漂亮的10个馆,其中有两个是中国的,一个是中国国家馆,另一个就是万科馆。 走近万科馆,但见阳光照耀下,包覆在建筑外部的4000余块红色陶板宛若龙鳞,闪耀着深红色的金属着色,随着光线和视点的移动,有时又变成耀眼的金色。通向屋顶平台的大楼梯犹如盘龙,又似梯田,弯曲的几何图形极具流动感。 “这些新瓷瓦是万科与一家意大利公司合作开发的,坚固耐用,具有释放氧气的创新生态特性,而且粉尘不宜附着,带有自洁效果,刚拿了欧洲一个环保大奖。”万科馆执行副馆长张晓康还告诉记者,万科馆占据了米兰世博园内所有企业馆中最好的位置,位于园区南北主轴线北端,紧邻阿瑞娜湖和意大利广场,附近环绕着多个米兰世博会主题展示“簇群”,处于景观与人气的完美交汇点。 万科馆的主题是“中国人的食堂”,设计者是欧洲著名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他的建筑意象来源于他所挚爱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从西方人的视角,试图以有趣而又复杂的概念,阐述在中国食品和健康的普世传统。 不得不提的是万科馆内的“食堂”主题影厅。展厅由竹林、倒影池和200多块不规则摆放的电子屏组成,以独特的方式,向游客组合播放了10分钟的视频短片。从广西梯田到北上广深,田间地头的悠然闲散与现代化大都市的紧张喧闹交互穿插,展示出一幅真实、完整的中国农村和城市生活景象。 “在西方,人们很难想象中国人迁徙的规模。在这十年里,相当于整个美国的人口从中国农村迁移到城市。”张晓康说,万科馆希望以一种受西方社会所认可的国际沟通方式,传递中国企业关于和平、环保的文化和发展理念。 南方报业“1+X”报道团队 南方日报记者 吴哲 南方网记者 欧阳妍 米兰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