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展翅南方网

标题: 夫妻一周内相继查出直肠癌 只因年轻时做这事! [打印本页]

作者: 花落谁家    时间: 2018-4-22 17:42
标题: 夫妻一周内相继查出直肠癌 只因年轻时做这事!

最新消息》》

夫妻双双肠癌住院 癌症也会“夫唱妇随”?

杭州一对夫妻短短一周时间双双查出“肠癌”。“你要加油,我在病房等你回来…”这是周女士对即将手术的老公最重要的叮嘱,这是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一对60多岁“肠癌”夫妻在手术室前的对话。周女士今年63岁,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最近半年发现大便的形状开始变细,但她并不以为意。直到一个月前出现持续腹痛腹胀,实在无法忍耐才到市三医院肛肠科做肠镜,一检查让她震惊的是自己得了“直肠癌”。

可祸不单行,她的丈夫——正因脑梗在市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年近七十的王先生,也出现了“肚子痛”的情况。血红蛋白偏低的他竟然出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的症状。肛肠科杨琴燕副主任医师检查发现,王先生直肠也有问题,最终肠镜病理表明,王先生竟然同样患上了“直肠癌”。这可急坏了周女士,得知这一情况后,医院为周女士夫妻特意辟出了“夫妻病房”,既方便夫妻俩相互加油打气、共同对抗病魔,也方便了家人集中照料。夫妻俩先后接受了手术治疗。目前,周女士已康复出院,后一步手术的王先生则留院积极康复中。(来源:央视新闻)

关注焦点》》

夫妻同患一种癌症 难道肠癌会传染?

肛肠科主任沈忠主任医师否定了这种说法,夫妻双方同患一种“肠癌”的病例并不常见,甚至十分罕见,而肠癌也没有传染性。周女士有亲属因大肠癌去世的家族史,那他们属于遗传吗?医生对此也否定了。沈忠进一步说道,“夫妻癌”是因为生活中关系亲密的夫妻,生活习惯很相近,任何一方有可能致癌的不良生活习惯,容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对方,损害双方的健康。也就是说,夫妻双方若先后得了癌症,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致病因素造成的。

说道患病的原因,周女士自己这么说,“我们两个算是第一波‘下海’的,挤火车下广州倒货、夜市摆摊…为了赚钱,几乎什么都干过。那时候总觉得自己年轻,泡面面包啃啃就过去了,少吃一点少吃一顿根本不是事…没想到现在自己会这样。”周女士夫妻年轻时两人艰苦创业,为了应对高节奏的工作,饮食极其不规律,甚至就直接忽略了吃饭;除此之外,社交应酬多,过多食用腌制品、怕浪费总吃隔夜菜…这些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才是最终导致夫妻两双双住院的原因。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仅决定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一人受病,可能全家遭殃”。沈忠提醒,直肠癌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科学的饮食结构,合理的饮食习惯对预防大肠癌非常重要。(来源:央视新闻)

防治直肠癌不止管住嘴 早期筛查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应适当多食用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尽量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可能腐败的水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戒酒,控制体重。

其实大肠癌是可以防范的癌,从正常粘膜变化为大肠癌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请务必重视:

1、出现大便性状的改变:出现粪便形态异常、“便中带血”、“黏液血便”等情况。

2、出现阵发性腹痛,早期疼痛不明显或有隐痛,在排便时疼痛加重。

3、排便习惯突然改变:排便次数上升、排便不尽,尤其老年人突发“便秘”需要注意。


新闻拓展》》

结直肠癌的病因

结直肠癌的发病与很多因素,如饮食习惯、遗传,结肠炎症等有关。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上世纪50年代起倡导改变饮食习惯导致大肠癌发病趋势下降同样证实了这一点。而与之相对的,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在菜谱中日益增加。这也是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这一。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反复炎症,对肠道粘膜细胞是一种慢性刺激,这种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粘膜细胞的生长失去控制,发生恶变。存在大肠息肉的患者也一样,其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因为息肉本身虽然是良性的,但是息肉可能会恶变。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研究发现,大肠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4倍,约10%-15%的大肠癌发生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中。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结直肠癌的症状

1、便血:是结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轻者仅表现为偶尔有少量出血,须经过实验室测试才知道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现有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鲜血便,常被误诊为痢疾或痔疮出血而贻误了确诊时机。由于癌所在的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状各不相同,长期出血可产生继发性贫血。

2、腹痛:部分病人以定位不确切的持续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症状,部分病人仅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当大肠癌合并糜烂、梗阻或继发感染,由于相应的肠段蠕动增加和痉挛,可出现明显腹部绞痛。有些病人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即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自觉有气体窜过疼,接着有排气,然后疼痛突然消失,当这种症状出现在老年人时,应首先考虑大肠癌。

3、排便习惯改变:多为排便次数或粪便性状改变,比如原来大便每天1次,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每天大便3~4次,或是说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以及大便形状发生改变,本来大便是软的成形的,最近突然像水一样,而且里边似乎有有血或是脓,多提醒肠道里面可能出现了问题,应该到医院进行建检查。(应当指出,这些症状在其他疾病中也很常见,因此如果你有上述症状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有些人还伴有里急后重感,尤其是发生于青年人时。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包括旅行、生活环境变化及服用土霉素等)而常常发生便秘腹泻等肠功能紊乱,且正规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时,应当引起注意,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征兆。

4、贫血:男性病人,尤其是无其他原因的失血,亦无肠寄生虫病的人,如发现进行性缺铁性贫血,应想到有胃或大肠癌的可能性。(来源:环球网)

更多看点》》

便后出血就是结直肠癌吗?

结直肠癌的症状通常会有这几个方面,一是便血、二是大便习惯改变、三是肠梗阻(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四是腹部肿块、五是全身症状表现(如贫血、消瘦、发热、无力等)。其中最容易让患者产生警觉性的就是便血。有60%的结直肠癌病人是因为便血的原因前来医院就诊后被确诊的。但便血不一定是结直肠癌,因为产生便血的原因有很多,痔疮、肛裂、肛瘘、息肉、直肠癌都会出现。

如何区分痔疮和便血?

直肠癌的便血表现为持续性,且血色偏暗红,通常与粪便混在一起。直肠癌患者早期,除了便血之外还会出现排便困难,腹部膨胀、大便变细的症状,这些症状持续出现,且呈进行性加重。直肠癌到了晚期还会出现黄疸、肝肿大、消瘦和贫血等表现。而痔疮的便血通常是鲜红的血液,不与粪便混合,而是附于粪便表现。通常表现为便后滴血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喷射状。痔疮并不会引起严重的排便困难。痔疮不会出现身体消瘦、贫血等慢性消耗性症状。

生活小贴士》》

如何在饮食上预防直肠癌?

1、多吃新鲜蔬菜:健康人可多食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有利于刺激肠胃蠕动,增加排便次数,而通过粪便可带走致癌物质及有毒物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有:芹菜、白菜、萝卜等。

2、减少油脂的摄入:食用油中的油脂本身并不致癌,但它能促进胆汁分泌,而大量胆汁在肠道内细菌的作用下可产生胆汁酸,而胆汁酸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因此应减少油的食用量,健康人每天的油脂摄入量最好在50克以内。

3、尽量不吃或少吃咸菜等腌制食物:腌制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健康人若长期食用腌制食物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率,因此应尽量少吃该类食物。

4、保证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人们应培养健康、多样化的饮食习惯,保持营养摄入的均衡和多样,不偏食。健康人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保证蔬菜、肉类、主食等的多样化摄入。多样化饮食不仅保证了人体营养供给的充足,且能有效防止便秘,对预防直肠癌有积极作用。(来源:人民网)

相关链接》》

长期使用抗生素 患结直肠癌风险高

美国《肠道》杂志最新刊文指出,青年和中年时,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增加结肠和直肠异常增生的风险(也称息肉或者结直肠瘤),这类增生大多会发展成结直肠癌。此前有研究指出,暴露于抗生素中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但是这些研究监测时间较短,关联性不强。为了进一步解释这一问题,研究小组从1976年便开始了跟踪研究和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详细记录,包括参与者的生活方式、病史、饮食习惯等。

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两三个月之内一直服用抗生素的人,患腺瘤的风险增加了36%;四五十岁的女性服用抗生素长达两个月及以上的,患腺瘤的风险增加69%。研究人员表示,这是因为,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多样性和数量,减弱了肠道抗击外来伤害的能力,改变了肠道微生物,诱发炎症,最终导致结直肠癌。(来源:中国经济网)

(北京时间综合环球网、央视新闻等报道)



作者: 李如    时间: 2018-10-9 08:10
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行
作者: 风雨同路小龚    时间: 2018-11-17 07:57
无论多忙,都要注意饮食习惯!
作者: 风雨同路小龚    时间: 2018-12-14 15:28
注意健康饮食




欢迎光临 广东展翅南方网 (http://gdzcn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